欢迎来到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河南省科技网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浏览

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对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5-09-05 17:25
来源: 三门峡市科技局

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政协次会议第142号提案的

答  复

李凌蔚、王博、李珊等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科技推广、科技创新及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2024年以来,市科技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立体化搭建平台矩阵、梯次化培育创新主体、协同化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融合,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一、完善科技推广体系,服务产业与民生

一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门峡市科技大市场作为我市唯一一家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长期从事全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工作,2024年与山西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国内20所高校建立新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高校战略合作协议3家,搭建河北地质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河南中心)、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成果转化中心。对接法律、财税、知产等第三方资源机构10家,引进商盾、云德(三门峡)等4家机构入驻平台开展服务。联合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园林学院共建三门峡食品检测共享服务平台。与洛阳、焦作等豫西五地市科技大市场,签署科技创新框架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及成果转移转化活动。依托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全年收集企业技术需求74项,诊断技术需求30项;开展校企对接活动20次,“高校科技成果走进三门峡”系列活动等4场,推介前沿科技成果36项。11家企业与高校专家教授建立对接,河南中医药大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揭牌落地。二是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发挥科技优势,创新实施“特派员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乡村科技员+示范基地”服务模式,组建中药材、食用菌、果品、绿色食品等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从科技项目、科技人才、科技金融、科技平台等方面强化政策支持。2024年,选派现代农业领域个人科技特派员52人,围绕高山果业、三味奇食品、昌盛食用菌、林海兴华、金海生物等重点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组织各级科技特派员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收看科技特派员大讲堂46期,开展培训310多次,累计培训11.6万人次,助力菌类、水果和中药材等产业快速发展。三是支持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研究,设立科技攻关专项。围绕现代农业农村领域,设立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技术研发专项。聚焦食品风味质量控制、功能性食品开发、食品冷链相关核心技术、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等技术攻关研究与应用示范;研发农产品减损、综合利用、农产品加工有机废弃物高值转化关键技术与装备,构建农产品营养大数据库技术体系,形成农产品功能性营养因子分析、鉴定和高效分离纯化技术,农产品的风味分析及保持关键技术,贮藏保鲜及流通中营养成分保持技术及装备,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2024年间,争取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4项,培育市级项目21项,充分提升企业科技研发能力,助推现代农业产业领域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四是大力支持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推广智能化技术应用。2024年,市科技局组织相关单位积极参加河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行活动(三门峡站)暨先进铜基材料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现场会、中国科学院电子信息与先进装备专场科技成果发布会等活动。组织召开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三门峡分赛区暨第六届三门峡创新创业大赛,《三门峡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化运营项目》获得初创组二等奖,《懂帝跨境电商数字化运营平台》获得初创组三等奖,《零时工自动化管理及工资结算系统》获得成长组三等奖,《基于AIPaaS系统的数字化育苗工厂》获得成长组优秀奖。

二、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深化产学研合作

一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自2023年起《三门峡市 “科技贷”业务实施方案》修订后,支持业务类型由1种增至3种,合作银行由1家增至12家。截至2024年底,“科技贷”合作金融机构达12家,新增贷款65笔,金额3.12亿,惠及50家企业。自2020年起累计发放贷款153笔,整体贷款金额 7.63亿 。在贴息工作上,市科技局会同财政局,依据相关文件推进贴息资金直达企业,简化流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把握金融需求,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供需匹配,助力企业获取资金支持 。未来,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力度。探索设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对于研发投入占比超过 5% 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招引机制,支持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进一步落实 “科技贷”“人才贷”,加大科技金融支持,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是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字号”平台相继在我市落子布局。三门峡市和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共建的河南省超纯矿物产业技术研究院获省政府批复建设并揭牌,实现了我市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零”的突破。新增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中试基地2家省级中试基地。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省级中试基地4家,位居全省第4位。按照“筛选一批、培育一批、升格一批”的思路,健全科技创新平台梯次培育体系,新认定市级创新平台71家,打造省级平台“预备队”。截至2024年底,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到833家。成立了全市首家食品检测共享服务平台,谋划建立市级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服务平台,推动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已建立市级科研设施和仪器数据库83台(套),科技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三是广泛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24年,组织大市场深入走访调研企业118家,开展技术交流对接活动15场,各类培训活动38场,促成产学研合作5项;邀请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为中原量仪厂、河南水环境勘测设计公司等企业技术工艺提出改进方案。组织承办省“院校企业面对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签约成果转化项目4个、校地创新合作协议3个。深化区域创新协作,与洛阳市、平顶山市、焦作市、济源示范区签署《科技创新合作框架协议》。三门峡科技大市场与洛阳、焦作科技大市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四是推动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市科技局通过摸排企业情况、征集企业需求、寻找合作途径,推动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助力企业在创新联合体在技术突破、专利成果、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全市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发挥牵头企业引领作用,牵头企业根据各成员单位的实际发展和需求,整合优质资源,集中力量研究攻克关键技术,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产业化发展。完善制度保障,推动创新联合体进一步细化管理运行机制、经费保障措施,明确各成员单位的权、责、利,完善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实现难题共同攻克、技术成果共享的合作共赢局面。聚焦产业需求,聚焦成员单位共性,且不影响共同利益,不存在恶性竞争的问题,加强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高质量发展。五是优化人才引育机制。强化人才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增效,支持企业与中原学者合作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11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探索柔性引才模式,帮助企业在外地“筑巢引凤”,联合市委人才办在西安建设6个“人才飞地”,至今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13个“人才飞地”,近五年内高层次人才数量实现翻番。选派50名“科技副总”到我市企业任职,总量居全省第四位。深入开展“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工作,2024年,依托现有职业院校及企业培训基地,开展技能人才培训319人次,新增技能人才8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4人。

三、加大科普投入力度,扩大科普资源覆盖面

一是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三门峡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三门峡市支持加强科学普及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三门峡市全域科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市推进全域科普试点工作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我市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强化平台建设。加强对科普平台的指导和管理,规范平台建设和运行,充分发挥科普平台引领作用,鼓励科普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引导科技资源最大程度向公众开放,广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深挖三门峡地域文化、产业优势等特色元素,开发建设具有自身优势和特点的科普平台,如:三门峡市庙底沟博物馆省级科普基地、卢氏县香盛轩核桃专业合作社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基地。目前,我市现已建成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1家、省级“小小科学家科技创新操作室”3家,省级科普基地3家,省级现代农业科普基地2家。三是增强社会参与度。构建多方参与的科普工作格局,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的关注与支持,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河南中原黄金冶炼厂有限责任公司、黄河三门峡医院等多家单位大力赞助支持科普公益活动,展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激发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

四、创新科普形式,拓宽科普渠道

一是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广泛招募科普服务志愿者,近三年已开展科普志愿服务220余次,发放科普物品5万余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准的优秀科普讲解员,不断增加志愿者的数量,扩大了服务的覆盖范围。联合市科协评选出两批市级首席科普专家共70名,涉及农业、医疗、冶金、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充分发挥科普专家在专业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提升科普工作的公信力和吸引力。二拓宽宣传维度。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渠道,以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及时推送最前沿的科技动态,让公众能更便捷获取信息,提升对科技的关注度。邀请三门峡日报、三门峡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对大型科普活动赛事进行跟踪宣传报道。自2023年起,改进市级科普讲解大赛举办形式,将比赛场地设在梦之城、万达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采取线下活动和网络直播相结合的方式,显著提升大赛的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丰富科普活动。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技“三下乡”等品牌科普活动,重点围绕食品安全、卫生保健、环境污染等社会热点问题,分群体、多层次、精准化地持续输出丰富多彩的科普内容,并以活动为契机,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展览和推广科普读物、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发放科普宣传手册和科普物品。开展科普志愿服务进校园活动,深入三门峡市中小学开展科普巡讲活动,捐赠科普器材,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连续举办四届科普讲解大赛,有力提升公众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共吸引来自全市各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科普基地等近700名选手报名参赛,赛事全程进行同步直播报道,现场观看人数达到6.4万余人次,线上观众近3.7万人次,营造了浓厚的社会科学氛围。

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提出的良好建议,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给予关注和支持。    

20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