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河南省科技网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24年09月13日 星期五 【农历 八月十一】
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 建议提案办理 > 文章浏览

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对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35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9-13 09:51
来源: 三门峡市科技局

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对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第235号建议的

答    复

尊敬的高永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科技投入,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提案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三门峡市科技局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您的建议,并与相关部门共同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赵中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作为关键金属高层学术论坛永久举办地,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两届高层学术论坛。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论坛中,关键金属领域10余位院士、70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参会,指导我国关键金属产业升级;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在我市注册成立了市场化公司,谋划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目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二是2024年2月28,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经省政府批复建设并揭牌。5月20日,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产业技术研究院章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章程》和研究院建设起步期运行相关事项。三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领衔的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在我市揭牌。四是依托三门峡市牡仙牡丹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建设的“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获批,我市已建成省级中试基地4家,位居全省第四位。2024年全市已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

二、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企业集群。一是任务分解和考核。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尽职免责机制,逐级压实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任务,确保完成目标。二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164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目前,已摸底并建立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共72家,其中新申报39家,到期复审33家。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9家,培育目标完成率192.7%,居全省第一;科技型企业评价平均分位居全省第六,是全省唯一两项关键指标均在第一梯队的地级市。科技“瞪羚”企业数量新增8家,总数达到9家。三是加大“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等企业培育力度。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86家。科技“瞪羚”企业总数达到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0家。四是持续提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3.24%,其中“四有”覆盖率达到76.98%。该工作连续2次位居全省前六名。

三、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开展常态化培训指导。深入开展科技服务综合体工作,邀请行业专家对研究开发项目、人员、费用、资产、机构、产出等内容开展讲解。通过集中培训,让企业深入了解政策,帮助企业合理规避申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提高规范研发费用归集水平。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2024年一季度,财政科技支出累计完成613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9%。通过财政资金撬动企业加大项目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企业人财物的投入,以科技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三是做大做强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截至2024年4月底,各金融机构已向我市86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108.71亿元,已向6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76.56亿元,其中专精特新贷2.91亿元。已新增“科技贷”34笔,惠及企业31家,备案金额1.77亿元,“科技贷”业务整体备案接近4亿元,实现了1000万财政资金40倍的引导撬动作用。五是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每个支持100万以上。立项科技攻关项目59项,软科学项目40项。六是打造创新创业大赛,汇聚创新资源。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三门峡市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023年全市共247个企业(团队)报名,参赛数居全省第五,4家企业进入国赛,1家企业荣获全国赛优秀企业奖。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二轮巡展进校园”活动,成功创建2所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虽然我市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大创新主体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一些方面与先进地区差距还比较大: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主体规模总量依然偏少,高能级创新平台相对缺乏,创新人才支撑力仍然不足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释放。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台阶。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定期召开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发改、工信、统计、财政、税务、科技、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共同发力,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激发创新主体科技研发投入的活力,形成全社会支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提升政策服务水平。坚持“自下而上提需求,自上而下解难题”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2.0,形成覆盖全市县(市、区)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网络,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切实提升财政服务产业发展的科学性和精准性。四是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对全市高企培育重点企业做好“一对一”指导和服务帮扶,不断完善高企培育后备库,形成“发现一批、服务一批、推出一批、认定一批”的工作机制。2024年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五是谋划建设高端创新平台。积极推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三门峡基地、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宝武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运行建设,加快筹建义马能源精细化工省级中试基地,以高端创新平台为引领,推动省、市级创新平台“提档进位”,力争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创新平台全覆盖。2024年力争新建省级及以上平台10个以上,市级平台50个以上。六是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强化高端对接,持续引进一批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吸引高层次人才团队来三门峡创新创业。加大柔性引进力度,挖掘符合我市企业需求的“两院”院士、中原学者在我市设立院士工作站、中原学者工作站等,支撑我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交流合作,推动我市重点企业与中科院、西安交大、郑州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支持企业自建或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2024年力争建设中原学者工作站2-3家,培育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2人,开展专项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不少于5次。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并请继续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2024年6月26

联系部门及电话:三门峡市科技局 2897005

联系人:孙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