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对现代化三门峡建设,加快新质生产力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三门峡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聚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创新主体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等重点工作,持续强化创新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力、供给力和引领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一、持续推进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一是持续推动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项目落地。目前,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已完成市场化公司在我市注册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二是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组成人员名单》《产业技术研究院章程》《产业技术研究院理事会章程》和研究院建设起步期运行相关事项。三是依托三门峡市牡仙牡丹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建设的“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获批,我市已建成省级中试基地4家,位居全省第四位。2024年全市已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
二、不断培育壮大创新企业集群,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培育。202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164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目前,已摸底并建立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共72家,其中新申报39家,到期复审33家。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9家,培育目标完成率192.7%,居全省第一;科技型企业评价平均分位居全省第六,是全省唯一两项关键指标均在第一梯队的地级市。科技“瞪羚”企业数量新增8家,总数达到9家。二是加大“专精特新”“瞪羚”“小巨人”等企业培育力度。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86家。科技“瞪羚”企业总数达到9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总数达到10家。三是持续提升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3.24%,充分发挥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目前,该工作连续2次位居全省前六名。
三、引导全社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是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2023年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每个支持100万以上。立项科技攻关项目59项,软科学项目40项。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2024年一季度,财政科技支出累计完成613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9%。通过财政资金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力度,带动企业人财物的投入,以科技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投入科研经费投入与产出良性循环。三是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截至2024年4月底,已新增“科技贷”34笔,惠及企业31家,备案金额1.77亿元,“科技贷”业务整体备案接近4亿元,实现了1000万财政资金40倍的引导撬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