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河南省科技网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七月初四】
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 工作动态 > 文章浏览

“群众满意的科技特派员”系列报道——董晓红

发布日期: 2024-05-10 15:58
来源: 现代农业农村科技科

 

bc68270011abcd616e97d1aa52a7388.jpg

董晓红,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三门峡市“群众满意的科技特派员”,从一名令人羡慕的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的城里人到34年来扎根泥土的“农业人”,她心系农民,聚焦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朝迎晨露,暮披晚霞,汗洒田野,为群众送技术、解难题,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为乡村振兴赋智赋能。

“干这行,就要钻这行、懂这行、爱这行。”这是董晓红同志坚持了三十多年的座右铭。1989年,年仅22岁的董晓红同志以优异的成绩从苏州大学蚕桑专业毕业,带着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她选择了回到渑池从事农业工作,所学的专业和当时的产业发展不搭,暂时用不上,生产中的问题需要解决,怎么办?本是城里人的她既然选择了回家乡干农业这行,就要钻这行、懂这行、爱这行。从此“干这行,钻这行、懂这行、爱这行”就成了董晓红同志的座右铭,一直坚持到现在,坚守了30多年。不懂的就学,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老同志学,向实践学;有空就钻研,带着工作钻,针对问题困难钻……很快她从业务上的小白成了行家精英,成长为渑池县乡村振兴主导产业“双椒”(辣椒、花椒)的技术专家,成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力军,成为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的代表。

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争当农业产业发展引路人。她谦虚谨慎,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勤于实践,争当学科带头人。多年来,她围绕本地粮食、果树、花椒、辣椒等产业,主持、参与多项农业科研课题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应用项目;她不分严寒酷暑、天晴下雨在田间地头观察记录试验数据,与农民共探讨,右脚掌被山上荆条几乎扎透,也没放弃观察记录嫁接大枣情况,她不分昼夜查阅各种资料,跟同事交流,记了厚厚的几十本笔记。“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她先后获得科技成果奖20余项,出版农业科技专著4本,在国家级、农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3篇,对当地产业生产进行探索,为产业发展探明了方向。她参与编写了《渑池县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引领着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她围绕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双椒”(花椒、辣椒),针对朝天椒品种退化、产量低的情况,进行朝天椒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筛选出了适宜渑池发展、高产高抗的“单生贵族2号”等品种,将辣椒亩产从2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500斤以上,在全县大力示范推广。她相继在城关镇十里铺村、坡头乡茹窑村建立花椒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在英豪镇西曲村、仰韶镇庄子村建立辣椒新品种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双椒”产业,目前全县“双椒”产业规模已达40万亩,让群众依靠“双椒”产业发展实现了脱贫致富。

撒播农业科技知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科技特派员她踏遍了渑池的乡乡村村,岭岭洼洼,倾注全身心精力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期间,深入40余个乡村开展“双椒”产业发展调研,结合群众需求和受众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把高深的科技理论转换成浅显易懂的技术要点,编写了10余万字的培训教材。每年深入乡村、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100余天,“双椒”技术培训30余场次、实地指导70余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其中贫困户2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万余份。制作美篇23篇,建立培训微信群11个,及时发布农事生产技术要点,随时与群众沟通交流,远程解决群众实际生产问题。解决了群众花椒修剪、蚜虫防治、辣椒苗床管理、大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死棵等普遍关心的问题。推广“双椒”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10余项20余万亩,亩均增收1000元,年增收2亿多元。让群众真正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时刻为群众着想,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群众的需要、群众的满意就是自己的工作标准、就是科技特派员的神圣职责。花椒冬季修剪关系着来年产量和品质的好坏。脱贫攻坚期间,要做好全县37个贫困村的花椒冬季修剪培训指导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抢抓农时,不误生产,她不顾劳累、每天早出晚归,一天多个村不在话下,最多一次一天服务7个村,为赶时间中午常常以方便面充饥。实地指导中她不顾路途崎岖遥远,手刮破、衣刮烂、鞋扎透,毫无怨言。她时刻践行着“群众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诺言。近年来,针对八、九月份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影响辣椒生长,她和科技特派员团队不顾田间泥泞,深入仰韶、果园、天池、洪阳等5个辣椒主产区乡镇,二十几个村调研查看辣椒受涝情况和长势,制定分类管理意见,制作美篇《当前辣椒管理措施》《田间地头科学“把脉”雨后辣椒生产》等,通过微信群快速发布,降低群众损失。在疫情防控期间,她严把农事节令,创新服务方式,采取“互联网+技术服务”方式,通过微信群、电话、网络视频、制作美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让群众“宅家”防疫情,“线上”学技能,防疫生产“两不误”。

开展人才培育,培优育强产业发展“生力军”。近几年,围绕“双椒”产业发展,对产业发展带头人和种养大户,进行高素质农民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职教育,培育了800余人留得住、用得着、能带领群众致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了“双椒”、果树乡村实用人才6名,其中高级3名、中级2名、初级1名。让“老把式”成为“慧”种的“新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增强了农业发展活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三门峡市“群众满意的科技特派员”、市优秀科技特派员、市全国科普日优秀工作者、渑池县“拔尖人才”、渑池县“人民群众满意的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三门峡市第十届“三门峡好人”、渑池县第八届“道德模范”、渑池县首届“十大巾帼标兵”。如今她依然奋斗在三农一线,为渑池“双椒”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赋智赋能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