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河南省科技网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24年08月07日 星期三 【农历 七月初四】
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 工作动态 > 文章浏览

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建议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国家级试验示范区

发布日期: 2020-05-26 09:29
来源: 局办公室

编者按: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各省辖市(示范区)政府网,邀请市长接受“云访谈”,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等工作,介绍各地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做的不懈努力,以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门峡市域内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在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议将三门峡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国家试验示范区,在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高位推动。”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在接受省政府网站采访时说。

  一、建立国家级试验示范区意义重大

  安伟介绍,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黄河之病病在中游,关键在于中游治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段处于黄河中游核心区域,黄河干流总长505公里,年平均输沙量10.3亿吨,占黄河总沙量16.4亿吨的63%,是黄河水沙矛盾最主要的集中区。其中,三门峡市位于金三角段末端,黄河干流总长206公里,流域面积9376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89.3%,黄河干流自陕西省潼关县经三门峡流入河南,这里山多塬广,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之称,支流多,峡谷多,河沙多,含沙量大,淤积多,境内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着黄河上中游来水量的89%、来沙量的98%,同时金三角地区52条中小支流每年携带3亿吨泥沙注入库区,使这里成为黄河中上游泥沙的最终汇聚区。截至2019年底,库区累计淤积量已达28亿m3,非汛期运用水位318米线以下长期有效库容仅剩5亿m3,水沙调控能力进一步弱化。同时,伴随大量支流水系流入,水土流失和河道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近年来,潼关以下黄河年水土流失量约为2000万吨,废污水排放量约为1400万吨/年,支流水质多为V类或劣V类,对黄河生态保护造成了重大影响。放在全流域看,可以说黄河三门峡段是整个黄河流域水沙失调、水土流失、环保污染最集中、最突出的地区,是典型的“积劳症”“瓶颈症”“沉疴宿疾”所在,解决好三门峡的问题就抓住了黄河治理的“牛鼻子”。

  同时,水库作为水资源调控“盛水的盆”,泥沙淤积是世界各国在后工程时代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功能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益降低等成为普遍现象。我国水库平均每年约淤损8亿m3库容,水库平均年淤积率为2.3%,特别是七八十年代之前建设的水利设施,亟待需要清理淤泥、扩大库容,提供综合利用效率。建立三门峡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对三门峡水库生态进行综合治理修复,不仅可以缓解黄河调水调沙后续动力不足,还可以“变废为宝”,有效缓解基础设施建设砂石等建材短缺,更是遏制开山采石、修复生态环境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同时还可以减轻前期淤积泥沙对黄河水质的污染,将对全国水利设施后工程时代治理起到有益探索,对黄河流域生态治理起到积极的示范意义。

  二、三门峡建立国家级试验示范区,先行先试有基础

  安伟说,2019年以来,三门峡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总统揽、总抓手,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突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谋划、系统提升,进行了先行先试,为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

  (一)明确思路有方向。三门峡市科学研判库区实际,确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流域综合治理为根本,通过实施拦、蓄、排、灌等工程措施和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减少水土流失,有效遏制进入黄河的泥沙和污染物;以三门峡库区库容恢复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通过持续清淤,减少黄河泥沙存量;以矿山生态修复,复耕复绿为重点,持续扩增沿黄生态容量,打造绿色发展底色。

  (二)谋划项目有支撑。三门峡市以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为依托,高质量谋划推进了总投资6500亿元的814个项目,涵盖生态环保、黄河安澜、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城乡融合发展、文化传承等七大领域,全力打造沿黄生态治理样板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真正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要求落到实处。今年计划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项目35个,总投资6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20亿元。

  (三)分类施策有保障。三门峡市确定了遏制增量、减少存量、扩大容量“三量并举”的治理思路。遏制增量方面。以18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为治本之策,坚持上下游、左右岸系统治理。上游修建淤地坝、建设调蓄工程、植树种草、做好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提升水源涵养能力;中游疏通疏浚,确保防洪安全,加大面上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入黄水质;下游修建生态护坡、水生态修复、拦砂堰等综合治理工程,最大限度遏制入黄泥沙和水生态环境污染。我市已投入16亿元,着手九条河流的综合治理。减少存量方面。三门峡水库曾因泥沙淤积被迫进行两次改建、三次运用方式调整,至今335m以下库容损失仍接近30%。据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成果,潼关以下28亿m3淤积泥沙中静态可利用泥沙2.5亿m3。在古贤水库运用之前的“空窗期”,开展三门峡库区清淤,恢复有效库容,对缓解水沙关系不协调意义重大。扩大容量方面。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矿山开采不规范,造成植被、地表破坏严重。自2016年以来,共投资3亿元,通过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完成沿黄矿山、小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恢复治理7.2万亩,极大地扩大了环境容量。今年将继续实施沿黄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力争5到10年全面实现矿山复绿。

  三、三门峡建立国家级试验示范区,技术成熟有支撑

  安伟表示,三门峡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核心在三门峡库区,库区治理关键在水沙关系调节。泥沙历来兼具“灾害”与“资源”双重属性。为更好地推进三门峡库区治理,缓解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砂(沙)石资源严重短缺矛盾,我们与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同实施三门峡水库清淤工程。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经过10余年联合攻关,形成了一整套综合利用黄河泥沙资源“(探)测-(抽)取-输(送)-(利)用-评(价)”全链条技术,已在新疆、四川、安徽、山西、河北等省区得到广泛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技术先进、条件成熟。该项目在三门峡库区实施,每年减少入黄泥沙150-500万吨,保障入黄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以上,为三门峡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

  四、具体建议

  安伟说,在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遇到了一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有一种“小马拉大车”的感觉,有些力不从心,迫切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具体指导和政策支持。

  为此,我们建议:将三门峡市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作为国家试验示范区,由财政部、自然资源和规划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和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门联合推进此项工作,给予政策、科研、人才和资金支持,并以三门峡水库为示范,从国家层面推动黄河已建水库库容恢复和泥沙资源利用产业化,探索一条河流治理后工程时代水库泥沙淤积防治和有效库容长久维持的新路子,全面带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努力将黄河打造成为造福人类的生态河、幸福河、文脉河。

编辑:张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