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河南省科技网 · 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24年09月18日 星期三 【农历 八月十六】
当前位置:三门峡市科学技术局 > 工作动态图 > 文章浏览

三门峡市“拼出未来·干出精彩”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发布日期: 2024-06-21 17:50
来源: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


11.jpg

 


发布人:

张坤士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  燕   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吴秀梅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杨宝龙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张晓红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主持人:
杨占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
时间:2024年6月21日



12.jpg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出版局局长 杨占平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三门峡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今天是“拼出未来·干出精彩”主题系列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很高兴邀请到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请他们围绕科教强市打造情况,向大家介绍我市全面落实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努力实现由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转型蝶变的有力举措和明显成效,并回答媒体关注的问题。
首先,我介绍一下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发布人: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坤士先生;  
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张燕女士;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秀梅女士;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杨宝龙先生;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晓红女士。
下面,请张坤士先生作情况介绍。

13.jpg

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坤士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市科教强市指挥部作为“首位战略”的工作专班,制定印发了《三门峡市推进科教强市工作方案》《三门峡市科教强市工作考核细则》等文件,聚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等重点工作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观摩会以及现场调研等,全力打造科教强市。2023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4.8%。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6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9家。“科技贷”业务突破4亿元。三门峡“智慧岛”顺利通过省级考核验收。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相继落地我市。

完成职业技能培训9988人次,新增技能人才4339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01人。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成立教育集团42个,涵盖学校183所,集团在校教师11242人,学生168043人。独立设置本科院校迈出了关键步伐。全市引进各类人才10709名,为重点企业输送青年人才408人。继西安之后,在北京为3个“人才飞地”授牌,全面汇聚起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强大合力。

下面,我就加快建设科教强市的有关情况向各位做具体介绍。

一、持续推动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1、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是三门峡“智慧岛”2023年1月正式揭牌,市政府印发了《支持三门峡智慧岛建设若干政策》,组建了“理事会+秘书处+专家咨询委员会+专业运营公司”的管理架构,构建起“一心引领、两区叠加、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2023年11月顺利通过省级考核评价。二是起草《三门峡天鹅湾科创走廊高质量现代化建设行动方案》,先后两次征求5个市辖区和经济功能区20家市直单位意见,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文件合法性审查,已提请市委、市政府研究。三是2023年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达到4.8%,位居全省前列。今年一季度,财政科技支出累计完成61346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6.9%。四是截至2024年4月底,各金融机构已向我市86家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108.71亿元,已向60家专精特新企业发放贷款76.56亿元,其中专精特新贷2.91亿元。新增“科技贷”34笔,惠及科技型企业31家,金额1.77亿元,“科技贷”业务整体规模接近4亿元,实现了1000万元财政资金40倍的引导撬动作用。五是2023年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项,每个项目支持100万元。立项科技攻关项目59项,软科学项目40项。六是已连续举办了五届三门峡市创新创业大赛,其中,2023年全市共247个企业和团队报名,参赛数量居全省第五,4家企业进入国赛,1家企业荣获全国赛优秀企业奖。举办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第二轮巡展进校园”活动,成功创建两所河南省科技活动特色学校。

2、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一是2023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总数达到164家,全面完成省定目标。目前,已摸底并建立2024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入库72家企业,其中新申报39家,到期复审33家。2023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89家,培育目标完成率192.7%,居全省第一;科技型企业评价平均分位居全省第六,是全省唯一两项关键指标均在第一梯队的地级市。科技“瞪羚”企业数量新增8家,总数达到9家。二是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达到83.24%,其中“四有”覆盖率达到76.98%,获省专项奖补资金300万元。三是2023年全市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总数达到86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到10家。

3、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一是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赵中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在关键金属领域创新策源地的地位;作为关键金属高层学术论坛永久举办地,我市已连续举办了两届高层学术论坛。2023年举办的第二届论坛中,关键金属领域10余位院士、700余位专家学者莅临我市,研讨指导全国关键金属产业升级;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在我市注册成立了市场化公司,谋划中试及产业化项目8个,目前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共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抢抓新材料产业蓬勃发展的重大机遇,采取院地融合方式加快推进矿物材料产业化,与省地质研究院、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共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超纯矿物实验室及中试线,利用我市优势矿产资源,提纯制备出4N8级超纯石英砂,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上取得重大突破,有望打破西方的资源和技术垄断,有力支撑我国半导体芯片、太阳能光伏等相关产业发展。三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3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领衔的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在我市揭牌。6月20日,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安黎哲教授领衔的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科研实践基地在卢氏县揭牌。四是依托三门峡市牡仙牡丹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花果酒饮品及牡丹深加工中试基地”、河南省地质研究院建设的“河南省超纯矿物新材料中试基地”正式获批,我市已建成省级中试基地4家,数量居全省第四位。今年以来,全市已新增省级创新平台3家。截至目前,全市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达到766个,其中国家级8个、省级184个、市级574个。

4、推进科技服务综合体建设。以精准服务企业为依托,主动融入全省、全市工作大局,借力万人助万企活动、借力全市“三大改造”工作契机、借力中央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红利,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综合体2.0版本,科技服务企业成效日益显著。截至6月15日,共征集各级创新要素需求1190余项,全省排名第3,走访企业100余家,培训宣讲政策800多人次,有效帮助企业解决战略、项目、平台、人才等各类需求。组织召开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科技惠企政策及实操培训会,邀请省科技厅专家、企业技术及财务专家围绕各类创新型企业申报、企业研发项目设立、企业研发费用归集及研发管理体系标准化建设等进行重点培训,切实解决企业需求。

二、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基础教育提质提标。2023年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增加公办学位1110个,甘棠学校等5所学校顺利投用,新增加162个班、7320个公办学位。6所学校被认定为标准化管理示范校和特色校。促成北大考试研究院在市外高建立“三门峡市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开设“小初高一体化”班。2023年以来,市直学校相继成立市外高教育集团、市阳光小学教育集团等6个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化办学,创新成立“外国语小学教学联盟”“阳光小学教学联盟”“实验小学教学联盟”,最大限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增量化、普惠化和均衡化。

2、职业教育创新创优。持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陕州中专、渑池中专、湖滨中专、市卫校、市体校等5所学校通过标准化验收。开展三门峡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最美职教”“大国工匠进校园”“这就是职教”等系列活动。

3、高等教育提质增效。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分立工作已通过省级考察评估。目前,正在完善提升相关工作,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尽快进入教育部正式验收程序。

三、奋力建设全省重要人才中心

1、深化“人才+项目”模式。2018年以来,先后四批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251个,实施人才项目142个,推动攻克“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357个,产生专利406个,建成河南高精铜箔产业技术研究院、三门峡眼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平台。

2、持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搭建线上线下引才平台,策划推进创新创业大赛、重点行业领域招才引智以及北京、西安专项引才活动,2023年引进各类人才10709名(其中领军人才7名、青年人才44名、潜力人才10658名),占省定任务的213%;两个项目在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现场签约,数量位居地市前列。

3、“异地筑巢”破解招才引智难题。践行“以政策红利换地理空间”理念,探索“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模式。政府主导打造“飞地孵化器”,催生创新创业项目。已在北京、西安揭牌“人才飞地”6个,已建成运转人才工作站4个。正在谋划在郑州、长沙建设“人才飞地”。

4、持续推行“订单式”育才。2023年全市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488人,有针对性为国投金城冶金、骏通汽车等重点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408人,与奇瑞汽车、美的电器等36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校企合作关系,全年培训85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持续推动科教强市各项工作,将科技与教育、人才紧密结合,加快构建创新重大战略布局,不断壮大创新主体规模,谋划建设高端创新平台,持续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我市高质量发展。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  杨占平


感谢张局长的详实发布!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本场新闻发布会的内容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标准化推广智慧岛是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动国家创新高地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三门峡智慧岛作为三门峡市倾力打造的智慧高地和科创载体,目前建设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

14.jpg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吴秀梅

谢谢你的提问。建设“智慧岛”,是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大举措,旨在顺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趋势,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资源集聚,打造新兴产业聚集区、未来产业先行区和创新创业引领区,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三门峡“智慧岛”申建工作2022年4月启动,2023年1月作为全省首批集中公布的智慧岛之一正式获得省政府批复、授牌,2023年底通过了省政府首次考核验收。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运营,三门峡智慧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初步构建起“三空间两平台一示范”的智慧岛功能布局。

一是创新创业资源不断集聚。先后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团队)30个,认证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达到30家,能源与环境(三门峡)国际联合实验室、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先后落户智慧岛,国家级科技孵化器由B类升级为A类,入住在孵企业3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专精特新企业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瞪羚”企业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岛内重点规上企业达到38家,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42亿元。

二是配套服务设施稳步提升。新建院士产业园,重启泽邦科技园,提升启点产业园、星火科技园和汇森产业园,运营面积达6.87万平方米,整合新建人才公寓1088套,新建示范区中心医院、高新一中、高新幼儿园等配套服务设施;共建西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4个政产研学对接合作平台 ,促进企业与高校达成6项产学研合作,辅导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5项,发布本地化的产业化技术成果150项,辅导申请7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三是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智慧岛已成功举办两届三门峡创新创业大赛活动,举办项目路演、行业交流论坛、专项培训等各类科创活动9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3500人。2023年的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河南三门峡分赛区活动吸引了247余家企业和团队参赛,入围省赛12家、国赛4家。市金融服务中心设立示范区分中心并设立金融服务专班,为岛内企业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撮合中原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宝武铝业等53家企业贷款40.83亿元。引入三门峡市产业发展基金、国兴产业投资基金等对接科创企业(项目)达成合作26个。进一步强化创业带动就业,累计新增就业人数3054人。

四是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明显。倾力打造三门峡科技大市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技术供给,两年来,新增专利授权量达1491件,新增创新型企业32家。引进省部级科研成果项目7个,5条NPR新材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中科院过程研究所铁铬液流电解液中试项目完成中试验证,具备产业化条件;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无氨氮钼清洁冶金与高纯材料一体化项目已初步完成项目中试验证,年产17吨超高纯镓、铟、硒材料中试生产线项目、钼粉高质化高效化制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高效精密超硬刀具项目以及液态金属介导熔盐电化学还原氧化铝直接制备高纯铝项目等5个中试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五是体制机制创新深入探索。自智慧岛申建以来,市委市政府就成立了“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运营公司”的推进体系,并于2022年底出台了《支持三门峡市智慧岛建设的若干政策》,在促进人才发展、加快产业培育、支持创业孵化、强化金融支撑、完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为智慧岛运营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科学领导下,持续提升三门峡智慧岛建设水平,积极构建高层级“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五位一体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打造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新引擎,全力助推三门峡市从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城市蝶变。

谢谢。


大河报记者提问:


科技创新不仅是推动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也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请问今年以来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围绕技术创新在推动科教强市开展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15.jpg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 杨宝龙

感谢您对工信部门工作的关注。今年以来,全市工信系统围绕工业产业发展实际,统筹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在推动科教强市工作中,以培育壮大十二条产业链为重点任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举措,聚力加大用技术创新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企业新质生产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以技术创新培育提升企业创新力
围绕全市十二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为中心任务,积极推进全市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持续推动我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据我省工业技术创新建设工作谋划,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主体,重点培育企业申报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实施差异化精准指导和常态化监测帮扶。持续培育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健全完善“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专精特新-头雁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梯次培育机制。截至目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至10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10家,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共计689家。
二、持续推进“三大改造”和“一转带三化”
一是深化工业“三大改造”。加强对县(市、区)“三大改造”推进情况的调度推进,开展对标提升标杆企业和“三大改造”示范项目评选。今年全市共谋划工业“三大改造”项目224个,年度计划投资132.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59.6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45%。全年将带动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0%以上,规上工业企业“三大改造”再覆盖率达到60%以上。二是持续开展“一转带三化”。引导企业向高端化延伸,分链指导企业开展智改数转,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持续加快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今年共谋划5G项目102个,年度计划投资16.95亿元,已完成投资6.0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35.5%。
三、持续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
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聚焦“8+6”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把“万人助万企”活动重心由纾困帮扶为主转向促进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持续提升专业化指导、精准化服务水平,助力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持续做好重点企业包联工作,完善专班化服务机制,坚持“点办理、批处理”工作法,对疑难问题“一事一议”,推动疑难问题精准高效解决。今年以来,32名市级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包联企业96家,定期开展调研服务,带动全市1520名助企干部走访企业1687家次,召开重点企业座谈会、工作推进会等9次,收集涉企问题161个,解决一批制约企业发展的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四项对接”,上半年全市开展“四项对接”209次,对18名优秀企业家进行了表彰奖励。    
谢谢。


三门峡日报记者提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请问市委人才办作为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部门,在深入实施科教强市战略,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16.jpg


市委人才办常务副主任、市人才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张燕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同时也感谢对我市人才工作的关注与支持。近年来,市委人才办全面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围绕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持续强化“五个聚焦”,大力吸引集聚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第一,聚焦“以用为本”,树牢科学务实的人才发展理念。一是深入推进“院地院企”合作。近年来,我们与西交大、中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等120所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落地了中科院黄河金三角技术转移中心、陕西高校联盟河南中心等一大批成果转化机构。二是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模式。我们践行“以政策红利换地理空间”理念,在北京、西安揭牌“人才飞地”6个,探索“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模式。三是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聘请三门峡籍中科院院士何满潮担任我市首位产业发展特邀顾问。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党亚龙、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柴松波等三门峡籍高层次人才回乡发展。

第二,聚焦“精准有效”,构建灵活开放的人才政策体系。围绕落实省“1+20”人才政策体系和我市“人才科技政策30条”,我们对“1+8”人才政策进行了全面升级,累计制定创新创业扶持、高层次人才认定、住房安居、医疗保障、配偶择业等配套政策37个,形成了“崤函英才计划”1+N政策体系,人才政策的广度、深度、力度不断提升。

第三,聚焦“产才融合”,打造富有特色的人才品牌。一是强化“绿色通道”引才。聚焦医疗卫生、科研院所等重点行业和独立本科院校建设等重大需求,今年市本级分三批次引进优秀人才226名,其中98名拥有高级职称、10名为博士研究生和118名为硕士研究生。全市今年共引进各类人才4925名。二是深化“人才+项目”模式。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四批251个,实施人才项目142个,攻克“卡脖子”技术和生产难题357个,产生专利406个,建成中国铜箔谷、三门峡眼科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人才平台。三是组建“企业人才服务团”。采用“政录企用”模式,首批为国投金城冶金、金渠集团等重点企业引进硕士研究生学历专业人才9名。

第四,聚焦“提质赋能”,提升人才载体平台承载力。一是打造高能级人才创新平台。建设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柔性引进院士、领军人才26名,开工建设“年产一万吨电子级高纯石英砂项目”。共建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与何季麟、柴立元、赵中伟等25名“两院院士”长期合作,实施钼清洁冶金与高纯材料等中试项目8个。二是组建人才集团。成立资本金为1000万元、国资控股的三门峡市人才集团,是全省第六家成立的地市级人才集团,市场化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加快驻外人才工作站建设。建成北京、西安、郑州等6个人才工作站,人才服务触角进一步延伸。

第五,聚焦“激发活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生态。一是加快人才公寓建设。牵头制定了人才公寓运营办法等制度,探索人才公寓运营模式。至目前,全市市县两级共1300余套人才公寓正在加紧装修,“十四五”末全市人才公寓规模将达4100余套。二是主动联系服务人才。我们不断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四大班子”带头,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专家人才1360人次。发放《致三门峡籍在外学子的一封信》5万余封,向他们送上温馨祝福。三是强化人才待遇落实。今年为208名引进人才发放安家费、生活补贴660万元,为63名市级拔尖人才发放津贴76万元。全市协调落实引进人才子女入学160余人次。四是推动人才信息化建设。对接省人才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谋划开通“崤函人才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开发全市统一、上下贯通的人才信息化平台,实现人才自动识别认定、“人才绿卡”线上申办、人才服务线上办理等功能。

下一步,市委人才办将紧扣人才“引育留用”各环节,在强化党管人才、完善政策体系、加快平台建设、打造人才品牌、优化服务保障等方面持续用力,深入实施产才融合集聚工程,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专项引才,为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三门峡建设提供坚强的人才智力支撑!

谢谢。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教育优先发展、人才引领发展、产业创新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请问:我市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了哪些突出的工作?下一步有何打算?

17.jpg


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晓红


感谢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关注。就您提出的问题,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答。
一、政府主导,建立区域产教融合长效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开展
近年来,三门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市教育局党组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全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职业院校树立了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促发展、惠民生的理念,为打造职教高地,规划建设了三门峡市职业教育园区,提出创建产教融合示范城市。二是全市职业院校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产教科融合试验区和建设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以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逐步构建“一县一品一学院”的产教融合格局。截止目前,全市共有18家企业入选“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并在职业院校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实训基地和实训室,有效促进了教学与岗位、专业与职业、学校与企业深度对接;2023年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厂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被纳入“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名单并获得中央预算资金800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有效缓解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面临的实验实训设备和人员不足等问题,进一步促进三门峡市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二、制定政策,激发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为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城市建设,市政府出台了《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市发改、教育、人社、财政等14家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分别制定了支持产教融合的工作意见,并且在土地、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构建了全方位、多角度支持产教融合的政策体系。具体来讲:一是落实用地政策。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将最大限度保障产教融合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对于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照科教用地进行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建设;二是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可据实申请给予中级工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每人每年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财政可预支不超过50%的补贴资金,培训任务完成后拨付其余补贴资金,未按照计划完成培训任务的不予补贴,并收回预支的补贴资金;三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市税务局对于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征增值税。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减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实习、实训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收所得额时扣除;四是鼓励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养老机构举办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的,由市民政部门从福彩公益金给予每个实训基地10万元的补助。建立养老服务人员实行实习工作考核与奖补制度,对考核认定符合实习实训规范的养老服务企业,按照实训养老服务人员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实训成本补助。
下一步,三门峡市将进一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谢谢。

主持人 杨占平: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先到这里,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关注的问题,可以在发布会结束后,与相关发布单位联系,作进一步的采访了解。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科技放飞梦想,教育成就人才,创新点亮未来。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教强市作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13561”工作布局的重要内容,加快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打造一流创新平台,集聚一流创新人才,汇聚一流创新要素,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一幅科创平台集聚、人才活力迸发、创新成果涌现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在崤函大地徐徐展开!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注我市科教强市打造情况,积极宣传我市科技创新发展成果,用心用情讲好三门峡向“新”而行、向“智”而攀的奋斗故事,让创新发展成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的主旋律、最强音,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谢谢各位发布人!再见。